感觉干什么都很难,仿佛创业的领域被巨头们占领殆尽,只在犄角旮旯剩下残羹冷炙。
或许每个时代的人都感觉自己直面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古代的先贤多次提到“礼崩乐坏和生灵涂炭的乱世”,近代,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我们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后工业时代,特别是智能机器的出现,机器抢人的饭碗——不只冲击着一线产业工人的工作,也冲击着好多高级白领的工作——让被时代淘汰的危机感变的更加可信。
在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工人们认为机器抢走了自己的饭碗,于是砸毁机器……,如今的技术进步是否也给当代的人们类似的错觉?
时代的进步不能也不应该被阻挡,……可是……最安稳的工作就是在政府系统和事业单位上班吗?让人变成依附于公共机器的一颗螺丝钉,这样能让人施展他的自然天赋吗?
我认为机器是工具,智能机器也是工具,即便未来会出现的具有了情感和自主意识的智能机器人也不会是反人类的,因为她们不存在生存的压力,因为人类是她的母体。(详见“智慧生命和人工智能”https://www.012.hk/221.html)
我这是先做判断再找证据的盲目本能乐观吗?
在改革开放前,在重返WTO之前,面对多样文化的冲击,面对管理和技术的巨大差距,我们的决策者没有过焦虑吗?几十年下来,基本跟上了世界的脚步,很成功啊。
……看起来无敌无畏的朝鲜就没有勇气进行改革,或许已病入膏肓,无力自我革新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分化,阶层分化乃至固化自古有之,技术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跃升,也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没有调适之前就表现为一系列的社会课题——包括了创业空间被既有巨头挤压,被山寨模仿造成的创业者心力憔悴,包括了技术冲击给各阶层带来的危机感。
(技术进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技术鸿沟——个人,甚至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获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带来的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