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一个算法集合
从今天的新闻节目中看到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获得沙特公民身份的报道。这是全世界首例人工智能机器人获得一国的公民身份。纵然这个更有象征意义,但给了我们非常现实的思考。伴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会毁灭人类的忧虑和争论一直困扰着人们。

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许是人类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人就是一个算法集合
人类已经有了两项依次递进的颠覆性创造。一个是电,另一个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下一项颠覆性的创新会是什么呢?很可能就是在电、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人工智能。
曾经有部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或许人某个角落里有一台超级计算机中运行的一串代码。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模型。
如何定义人活着?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化,在于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
传统观念中的生命是指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也就是生命的物质载体和一个人的智力智能、性格风格、思想认识、记忆等的统一体。
人的精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特的算法。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算法,来应对、处理、应用他所接收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的肉体会终结,但他的算法集合是可以被保留和延续的。而保留和延续这一算法集合的载体未必一定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肉体生命。一个生命,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智力特点、行为风格等等构成的一个人的算法集合,可以存储在一个网络空间,一个云盘里。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是可以永生的。如果把一个人的算法集合数据包注入一个完善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硬件设备,这时候这台设备就是一个人了,并且是一个实时联网、运算能力超强的加强版的人,而不再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许是人类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而人类不断繁衍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算法的多样性。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乐观的。从伦理上讲,人工智能机器的创造者是人,人类是机器的母体。人类的很多需求源自于自己的躯体,源自于动物性,而智能机器不会面临寒冷、饥饿、贫困、劳累、疾病等人类所要面对的生存问题,对于具有自主判断能力甚至情感的高级机器人,在面临情感挫折等问题时也可以跳出个体的主观局限性,从理性的角度做出反应。当然,人类应该为智能机器输入一种最底层、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造福人类。或许将来,各种新材料做物质外壳的包含自我意识的智能机器人遍布世界和外太空,算法集合数据包中是否包含自私的趋向性将是区分人和机器人的区别。
新店开张,欢迎到精品袜袜:shop58791749.taobao.com下单购买,联系客服领30元微信红包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