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岐模式,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的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民收入。
这样一家2014年诞生在山东的高新企业,在山东难以生存,移师乌镇之后却成为了“国家级众创平台”。
凤岐茶社这种城里开花城外香的境遇,让山东官员倍感尴尬,这也是省委主要领导一直反复警告山东被落下的典型案例,在招商引资中如何“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需要从上到下进行深刻的反思。
凤岐茶社在山东发展遇阻是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低。与浙江、江苏等省份相比,山东省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然依赖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经济发展起点低、发展慢,因此互联网企业难觅良好土壤。这从山东省培育独角兽企业情况能够反映出来。2018年全国203家独角兽企业中,山东仅有2家,在各省市中排第十位,这与山东经济强省的地位有点不符。
二是营商环境难遂人愿。凤岐茶社最初落户潍坊市高新区软件园,这是山东省首个基于O2O模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器,社会各界对凤岐茶社的发展寄予了高度期望。凤岐茶社在潍坊落户后,因为水电网暖等待遇方面与职能部门发生分岐,职能部门当初的承诺没有完全兑现。其实,招商引资政策是针对所有经营者的,欺骗一家就会产生溢出效应,导致整个营商环境恶化。
三是官本位思想依然在作祟。山东人均工资低,公务员是许多精英就职的重要选项之一,在党政部门工作具有一定的优越感。许多人感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善于利用手中的权力,甚至用权力寻租谋取好处,这种思想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桎梏。
对于山东省营商环境的优化,许多人感到恨铁不成钢,这需要通过多个方面进行强化。
首先,要强化“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责任感。要向南方省市进行学习,从思想深处树立起服务意识,从计划时期的售货员向现在的商场服务员进行转变,真正树立起“投资者就是上帝”的意识,政府部门重新定位,不再端架子、设卡子、下绊子。
其次,要建立“有为必有位”的激励机制。山东省早就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大力选拔使用敢于担当的干部,对成绩显著的地方“一把手”可越级提拔,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建立起容错纠错机制,消除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山东省也可探索发放年终绩效考核奖金,这有利于从骨子里培育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最后,要树立“凡违规必追责”的危机感。除了正面激励,还要加强负面强化。要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者要进行督查,出现问题要进行追责。工作人员态度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对问题人员的查处,能够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对于违纪违法行为,该查处时不能手软,否则问题会变得贻害无穷。
凤岐模式补充材料
创造出凤岐模式的企业凤岐茶社跟山东颇有渊源,虽然它成名于浙江,但“出生”地却是在山东。关于凤岐模式,其公司负责人曾对媒体有过描述。凤岐茶社不卖茶,其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孵化农业公司。根据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凤岐模式”由创新创业云平台和线下众创空间两部分组成,通过构建各种大数据农业双创孵化平台为产业生态提供公共服务。
凤岐模式大体分为三块,一是建立了涵盖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智能处理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农业”软硬件系统;二是,建立一个多要素,各环节协同创新的完整体系。将政府相关部门、创服机构、农业信息公司、农技服务公司、基层党组织、村级服务站、合作社、农户等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各类要素聚合到一个平台上,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沟通效率。三是对全产业链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对农业生产从生态环境检测、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到产品销售全过程数据监控与智能化管理,建立一整套可追溯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那么,凤岐模式对于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壮大农业公司有用吗?一面是一个凤岐模式曾帮助企业增加5倍销售量的典型案例:
嘉兴桐乡华腾牧业公司,作为一家农业企业,华腾最早也存在成本高、知名度低,销售渠道不顺畅等问题。凤岐茶社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帮助其实现产品的全过程追溯,建立了生产基地直接到消费者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养猪周期从3个月延长到8个月,实现了产品的优质,与此同时产品价格也涨了上去,跟普通猪肉不同,华腾的猪肉平均40多元一斤,猪肝72元一斤。浙江华腾企业估值从2000万猛增到超过10亿元,销量增长了5倍,成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并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和杭州G20峰会的指定供应商。
截至2018年7月,凤岐茶社已在山东、浙江、贵州和北京等地建设了13家众创空间,与平安银行联合打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3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共有入孵企业216家,入库企业2308 家,在11个省成功孵化近60家智慧农业企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