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
建国70周年大庆,壮观的阅兵式、热烈欢快的群众游行,让滴水世界又一次想到了归属感这个似乎被遗忘的命题。

平日里,人们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力争上游”、忙于各种生活的琐事,太多人已经忘记了思考理想信念和归属感这样的课题。
军队是一个大熔炉,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各界群众来自于各行各界各个阶层……
无论是军队还是各界群众,这些抽象的概念背后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情感有诉求的人。
有时候我们需要归属感,需要家庭、需要组织,人才会有力量、才会有更有勇气、才能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竞争、效率、公平:
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够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有效激发活力、更敏感的捕捉创新,更高效率的配置资源。
自由意志就是要尽可能少的受到羁绊,这注定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只有保持独立,才能去探索自己的内心和外部世界,才能让自己潜在的品质和能力与世界、与需求充分对接,发挥价值。
但只有归属感,才能够明确总体的方向,要去的路。
如同一个孩子,如果到了青春期还总是被锁在家里就会很烦,必须要出去闯荡,出去经历风雨才能够长大,才能够捕捉商业机会,才能够建功立业。但孩子永远都需要家庭作为亲情和心灵的港湾。
数以亿计的家庭、数以十亿计的个体都在追逐着各自的梦想(利益),尽管他们的梦想有大有小,他前进的步伐有快有慢。
平均主义是最大的不公平,民粹主义是最虚伪的道德绑架。只有坚持效率优先才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兼顾公平,才能有健康可持续的公平。
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织牢民生保障的底线,让创造更活跃,让市场更繁荣。

精英的可替代性:
事物内部包含着无法预估的潜力。200年前那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丧权辱国,使伟大的中华被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欺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丢失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难道那就是中国人的宿命吗?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中国无限的潜力被自缚手脚,打破内外的种种束缚就可以建立新中国,稳步实现民族的复兴。
如同一枚恐龙蛋可能沦为化石,也可能孵化出一条恐龙。
精英是可以被替换的,永远都有精英,即便现在的贱人、笨蛋只要有机会也可能会转化为精英。
精英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分得的蛋糕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精英也肩负着责任:引导整体迈向正确的方向,让整体都得益,这样才开持续的玩下去。当不想做大蛋糕,只想凭着近水楼台多分蛋糕的时候,换人时间就快到了。
一家垂死的企业从内部换了一批人、改了分配规则就从濒临破产转向生机勃勃。一只军队换了一些人、改了奖赏规则就从畏首畏尾变成了狼性十足。
两批人的区别不在于出身、智商、相貌、学历,而在于:一拨人囿于利益、固步自封,一批人轻装上阵、克己奉公。
海燕的后代不一定是海燕,精英的后代不一定是精英。精英阶层的固化是个伪命题,任何人都是自私的。让自私得以达成的,是制度上的缺陷,该完善的是制度和利益分配规则,而不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评论